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
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当斑块在动脉内逐渐沉积,会造成动脉血管内壁失去弹性,导致动脉血管内径逐渐狭窄,使血流量减少,甚至阻塞血管。这情况可以发生在身上任何一条动脉。而发生在下肢周边血管的狭窄便称为下肢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
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风险
在2010年的研究报告更指出,全球约有2亿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周边动脉阻塞性病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最新的统计数字指出下肢周边动脉阻塞性病变有上升的趋势, 多由下肢的股腘动脉阻塞引起。
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症状
- 早期无症状: 约一半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是通过其他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
- 下肢疼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麻痹感及下肢冰冷。
- 间歇性跛行: 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而要暂停休息
- 感染溃疡: 由于下肢缺乏血液的供应及神经感觉异常,往往伤口难愈合
- 下肢坏死,严重更要截肢: 长期的感染及溃疡,导致下肢缺血坏死,要截肢保命
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与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有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 :
-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 男性较女性多
- 吸烟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胆固醇
- 代谢综合征 (包括肥胖)
- 家族有动脉阻塞性等病变史
- 同型半光氨酸血症
- 心、脑血管病变等
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建议接受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